以下内容是阅读《黑客与画家》时,我摘录的一些个人觉得有意思和值得回味的观点。
“受欢迎”的英语单词是popular,这个词还有另一个意思,“大众化的,多数人的”,比如popular support(民意的支持)。此处使用了双关语,作者既是说青少年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得到同伴的关注和称赞,也是说青少年这样做是为了与群体保持一致。
成年人使用“老成”(tact)这个词,含义似乎就是“闭上嘴巴,不要说话”。我以为它与“缄默”(tacit)和“不苟言笑”(taciturn)有着相同的词根,字面意思就是安静。我就对自己发誓,我绝不要变成“老成”的人,没有人能够让我闭上嘴巴。可是事实上,这个词的词根与“触觉”(tactile)相同,它真正的意思是熟练的碰触。“老成”的反义词是“笨拙”(clumsy)。
与其说优秀的软件设计师是工程师,还不如说是建筑师[插图]在英语中,“建筑师”(architect)和“架构师”(architect)是同一个词,所以这里用的是双关语,意思是优秀程序员不仅负责建造,还负责架构。后一句中的“建筑学”(architecture)也是这种双关用法,同时指“架构学”(architecture)。
优美的软件并不总是论文的合适题材。
1 .首先,科学研究必须具有原创性。
2 .其次,科学研究必须是能够产生大量成果的,而那些不成熟的、障碍重重的领域最容易写出许多篇论文,因为你可以写那些为了完成工作、你不得不克服的障碍。没有什么比一个错误的前提更容易产生大量待解决的问题了。
创造优美事物的方式往往不是从头做起,而是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做一些小小的调整,或者将已有的观点用比较新的方式组合起来。这种类型的工作很难用研究性的论文表达。那么,为什么大学和实验室还把论文数量作为考核黑客工作的指标呢?这种事情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我们使用代码的行数考核程序员的工作效率。。这样的考核容易实施,而容易实施的考核总是首先被采用。
他(达芬奇)对作品每一部分的认真程度完全不取决于预料中会不会有人仔细看这个部分。他就像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Michael Jordan),每一球都一丝不苟,绝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
坚持一丝不苟,就能取得优秀的成果。因为那些看不见的细节累加起来,就变得可见了。
(这个原则跟上次的反思里,学习学姐的做事态度是一样的,放在自身就是对待学术,写论文要一丝不苟,把细节做好,不断拓宽思路。在写程序上还处于初步阶段,更应该一丝不苟,细节处理到位才行,每一次的修订都是进步,长久积累下来就是看得见的长进。)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去找出“不能说的话”?为什么要故意打探那些龌龊的、见不得人的思想观点?你明知那里有挡住去路的石头,为什么还要把它们翻过来看个究竟呢?
1 .首先,我这样做与小孩子翻石头是出于同样的原因:纯粹的好奇心。我对任何被禁止的东西都有特别强烈的好奇心。我要亲眼看一下,然后自己做决定。
其次,我这样做是因为我不喜欢犯错。如果像其他时代一样,那些我们自以为正确的事情将来会被证明是荒谬可笑的,我希望自己能够知道是哪些事情,这样可以使我不会上当。
2 .再次,我这样做,是因为这是很好的脑力训练。想要做出优秀作品,你需要一个什么问题都能思考的大脑。尤其是那些似乎不应该思考的问题,你的大脑也要养成思考它们的习惯。
我认为这样做不可取,更好的方法是在思想和言论之间划一条明确的界线。在心里无所不想,但是不一定要说出来。我就鼓励自己在心里默默思考那些最无法无天的想法。你的思想是一个地下组织,绝不要把那里发生的事情一股脑说给外人听。
所谓“元标签”,就是对某个标签的抽象描述。如果人们开始讨论元标签,那么原来的标签反而不会受到注意了。举例来说,“政治正确”(political correctness)就是一个“元标签”,是许多特定现象的总称。这个词现在被广泛使用,其实这恰恰意味着“政治正确”的时代正在开始消亡,因为它使得你可以从总体上攻击这个现象,而不会受到指控,不会被说成支持某一种特定的“政治不正确”现象。
如果一个命题不是错的,却被加上各种标签,进行压制和批判,那就有问题。因为只要不是错的观点,就不应该被压制讨论。所以每当你看到有些话被攻击为出自××分子或××主义,这就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表明背后有问题。不管在1630年还是在2030年,都是如此。当你听到有人在用这样的标签,就要问为什么。